返回第123章:求学风潮(1 / 2)清末之超级皇帝首页

随着王光绪的大力推动,开放工商业之后,各式各样的工厂开办起来了,而随着高卢战争的刺激,大量的工厂获得订单,也使得人们对这一块的热情高张。

而随着战争的告一段落,他们与列强的工厂开始了对国内狭小市场的残酷竞争。

由于运输成本与人力成本的优势,使得他们在成本上占有优势,国外的产品正在慢慢的排挤出市场。

随着新式设备的使用,对技术的人才也越来越渴求。但是这些人才都掌控在国家的手中,几个机器局的待遇已经大幅提高,而且地位也完全不是民营企业能够比的,所以他们也挖不过来。

而那些洋人不但要价高,而且也不能得到这些企业主的信任。

应此,这批大学生便是这些企业主眼中的香饽饽,有些人还在学校里的时候,有些人就已经被那些厂主给预订。

而当第一批大学生毕业的时候,这些工厂便是蜂拥而至。

那些大学生回家之后,几乎每天都有工厂厂主带着重金登门拜访,在这些厂主看来,即便是同样的待遇,他们也要请自己国家的人,而不是那些天价的外国工程师,毕竟这是自己人。

现在的这批大学生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精英,而并非后世大国模扩招的商业化产品。他们中最优秀的一千人人早就被各个机器局或者学校瓜分一空。

剩下来的也是由两年的高强度课程和实践磨练出来的,也是极为优秀的。

只是剩下来的那三四千人对于设个社会的需求来说也是远远不够。

当人们发现这些大学生如此抢手之后,第二年的招生处门口直接被挤爆,所有的大学不得不扩招,即便是扩招了三倍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,只能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。

教室还好,大不了蹲着,宿舍不好意思,睡大通铺吧。

不过这些年轻的学子,他们有的是蓬勃的朝气、有爱国的理想,有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,为了知识,为了更好的生活。他们完全不在意这些条件,更何况大学更本不收他们的钱。

而王光绪就是要他们的热血,只有他们能够有勇气去和旧势力做斗争,有去做的勇气,哪怕失败了也积累了经验,而学到的知识便是他们的武器。

而整个大学更是注重对他们爱国忠君思想的培养,每一个学子出来的时候,都对这个国家对王光绪死心塌地,对他们这个帝王更是膜拜了顶峰。

时间回到1885年,每年的三月是大学开始招生的时候。

李大伟是绍兴人,年轻的时候考了个秀才,只不过到了快三十岁的时候没见有中举人的希望,于是他果断开始打鱼种地。

把自己的希望都放在自己儿子身上,却不想自己的儿子寒窗苦读十年好不容易也中了个秀才,却不去考什么举人,要去上大学。

气的他想抽了儿子一顿。要知道绍兴府可是文风鼎盛,秀才举人一大把,自己个秀才已经放下身段去种地了,只为了儿子能获得个功名,至少要中举,这儿子还要去考什么破大学。

却没想两父子一样的倔,两父子怄了几天气,最终他还是心疼儿子,带着他来到省城杭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