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何尝不知道这些军队都是朱允常的亲兵,心腹。将他们放在身边无异于引狼入室,虽然之前的御驾亲征大胜,但是也大大消耗了朝廷的兵员与钱粮。
朝廷的军队需要得到迅速的补充,否则辽东一地将无兵可守,山海关之外虽然名义上是大明的属地,但是却不是明军实际的掌控范围,辽东一地战略位置十分的重要。
当今皇上在继位之初便提出了“天子守国门”的想法。
御敌自然是要在国门之外。
但是这次的北伐对朝廷来说也是不小的消耗,胜利并不是那么好得来的,是用千千万万的生命和将士的鲜血换来的。
这次明军的伤亡并不像奏折里,昭告天下的那般轻巧,军队伤亡了三分之一,虽然赢得了胜利但是伤亡很大。
剩下的兵员其中一部分要加官进爵,还有一些要凭军功解甲归田,安享清福,但是这样一来,兵员就会大幅度的减少。
新征集而来的士兵一时间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。辽东是个苦寒之地,而且那里异族部落盘踞,女真人,蒙古人,还有最大的心腹大患高丽人。
如果不能形成较大的威慑力的话,这些异族如果趁着明王朝内部空虚群起而攻的话,那么将彻底丧失辽东这一战略要地,而丧失这一战略军事要地的后果,便是失去一个极有利的缓冲地带,而大明王朝的核心,京城!将彻底暴露在这些异族的铁骑下。
如果让他们饮马山海关的话,明王朝便只能据长城而守,那样长城之外万里的土地都将彻底暴露在敌军的铁骑之下,毕竟汉人的骑军能力比不上这些从马背上长大的胡人。
到时候这些异族们要是联合起来的话,在长城之下漫长的城墙之下巡逻,只要趁我方不注意之时,任意抓其一点便可摧毁长城防线,侵入我大明的国土。掳掠我们的钱粮,人民。
而到时候明王朝就只能再走宋朝的老路。我们还能不能再将这些胡虏重新赶回长城之外?
恐怕谁也不知道,毕竟岳飞,狄青,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名将不多。
如果这时国内再有趁乱起事的乱臣贼子,那么汉家天下将重新陷入内忧外患之中,胡人饮马南下一统中原这种事很有可能会再度上演。
朱棣是个马上皇帝,他当然对这些事情有远见,他自认没有唐太宗,唇舌之间逼退突厥数十万人的本事。
也没有他父亲明太祖的雄才伟略,匡扶汉家天下的能力。
他能做的就是将自己预想到的一切事情全部都做好预防。
皇帝拿起了桌子上的笔,提笔在金帛之上写上了二十二个字。“不和亲、不赔款、不割地、不纳贡、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”
曹公公一直没有离开,皇帝吩咐道:“爱卿,将朕的这封谕旨用锦盒装好,放在朕的龙椅之后。”
曹公公接过皇帝的谕旨之后,便慢慢的退了出去。
皇帝继续批阅奏折,虽然他也不想减轻朱允常的压力,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比起山海关外的女真人,蒙古人,朱允常还是自己人,而且皇帝也相信朱允常不会造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