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119章 清河王造访崔府(2 / 2)这乱世,何以苟活首页

这崔府是一个两进院落,其规模比起宇文府、长孙府这样贵族大家的府邸要小得多,但比其他汉臣的府邸,着实要体面一些。

府内的仆人不多,更没有奴隶,显得冷清些。仆人进去通报,外跨院只剩下拓跋绍和董谧二人。

其实无需仆人通报,崔宏早就知道清河王来了,拓跋绍的雷霆嘶吼早已传到内院,崔宏听得一清二楚。

此刻,崔宏在正堂内踱步,思量着搪塞之词,既不开罪清河王,也不能乖乖就范,最好的策略就是不推不就。

崔宏出身关东名门清河崔氏。崔氏家族源出于姜姓,相传是太公姜子牙的后裔。

在汉初,崔氏的一支辗转到清河,并在此发展壮大。到三国鼎立时期,清河崔氏已成为中原首屈一指的士族大家,出现崔琰、崔林等曹魏权臣。

到本朝,给崔氏家族露脸的是崔逞和崔宏,他二人都曾是燕国朝臣。拓跋珪灭燕后,他们降魏,并随拓跋珪来到魏国都城平城。

崔逞是崔琰的后人,曾与张衮等人帮魏国草创了典章制度和皇家礼仪体系,如今已离世。

崔宏是崔林的后人,在燕国的声望不如崔逞,官位只到尚书左丞,降魏后却得到拓跋珪的重用。

皇始三年,崔宏向拓跋珪进言,改国号为魏,寓意效仿曹魏统一中原,深得拓跋珪欢心,自此官路平步青云。

后来,拓跋珪任命崔宏为吏部尚书,总裁律令、朝仪、官制等,又通制三十六曹,成为汉人文官领袖。

正因为崔宏在朝中的特殊地位,所以拓跋绍想极力拉拢他。把崔宏收归麾下,便可轻易收拢一众汉臣,对拓跋绍而言,这笔买卖确实合算。

拓跋绍有他的企图,崔宏也有自己的盘算。虽然受皇帝重用,在汉臣中也颇有威望,但他每日却如履薄冰,需得有所谋划。

魏国朝班中有两个极品狐狸,一个是宇文镇宓,另一个便是崔宏,二人的功力不分伯仲。

不过二人也略微有些差异,宇文镇宓比较外显,全身都散发着狐狸气息;崔宏甚为内敛,只有火眼金睛之人才能穿透其儒雅外表,窥得其隐藏的狐性。

虽是士族大家出身,也身居高位,但崔宏知道大魏的政治天平在贵族大臣一侧。汉人朝臣手中无兵,又身处异族,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。

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,为了保持朝堂平衡,皇帝是迫不得已启用汉臣,但也是边用边防着。

最近几年,拓跋珪变得日益残暴,杀掉数名大臣,毫不手软,这让崔宏感到如临深渊,行事便更加谨小慎微。

目前,齐王与清河王两个皇子的争储才刚刚开始,一切尚未明朗,崔宏不想过早介入其中。

所谓伴君如伴虎,崔宏面前已有一只不知何时便张口咬人的恶虎,而两个皇子就像饿狼,淌着口水盯着一众朝臣,这让崔宏感到瑟瑟发抖。

前番,拓跋绍已造访过两次,崔宏凭借满嘴的之乎者也把这个乖戾的王爷哄走,自以为能躲过劫难,没成想清河王带着怒意再次踏门而入。

从情感和理性角度看,崔宏在心里更中意齐王拓跋嗣,他有儒雅的风范,而清河王拓跋绍却残暴乖戾。

崔宏在儒家思想中浸润多年,对他而言,拓跋嗣是一个理想的皇位继承人。

但崔宏也深知,理想归理想,它与现实之间还有莫大的距离,在皇权争夺中,理想与现实之间也存在巨大的鸿沟。

皇权争夺讲的是实力,相比拓跋嗣,残暴的拓跋绍可凭借犀利狠绝手段迫使众臣屈服,更容易积攒实力。

从目前形势看,拓跋绍已拉拢了数位权臣,其实力显然已盖过拓跋嗣,无需崔宏再去做衡量。

另外,还有一个隐情让崔宏难以释怀,拓跋绍是清河王,他的封地在清河郡。这里是崔宏的老家,如果拓跋绍克承大统,或许能为他的老家带来便利。

当然,这只是崔宏一厢情愿的想法,拓跋绍能否真的恩惠清河郡,一切还是吉凶未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