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三十七章 校阅(一)(1 / 2)汴夏首页

汜水边的事处理完毕,折彦质领着赵榛又回到宴请的楼内。

歌舞已经停了,营妓都不见踪影。

朱大泰与几名将领跌坐在地上,酒水洒了一地,彼此肩膀抱在一起、头抵在一起,还不忘端着酒樽称兄道弟,醉得不亦乐乎。叶复、田垚、秦栯、夏言一众人也各显醉态,要么趴在案上呼呼大睡,要么手舞足蹈,要么两眼空洞呆坐着……

屋内酒味、脂粉味、呕吐物的酸味交织在一起,十分不好闻。

王襄在此时隙已经离开,留了个随从向赵榛、折彦质告歉。唯独秦桧端坐在席上,安之若素,饶有兴趣地看着榻下诸生酒醉相,一边看一边饮茶,看起来津津有味。

赵榛恰在屋外看见他的做派,感觉秦桧以矮胖的身躯审视众生,非常滑稽,奈何秦桧却欣赏不到自己的尊容。

秦桧一回首,看到赵榛等人回到屋内,急忙收回看戏的眼神,招呼众人入座。

赵榛没有落座,想起刚才金人投书过来,于折彦质而言又是一桩军事,于是对秦桧道:“秦副使,今日便如此吧,折大人手头还有军务处理,不能太耽搁。”

秦桧点头称是。

折彦质向赵榛点头示意,算是感谢他替自己说出了心里话。赵榛看在眼中,忽然生出一个念头,郑重地问折彦质道:“折大人,如若方便,本王想瞻仰一下我宣抚的军仪。”

折彦质一时没有理解赵榛的意图,忍不住又询问了一遍。

赵榛道:“折大人,方才我在城墙上看我军士气不高,似乎对……”他本想说宋军十分畏惧金兵,但顾及折彦质的脸面,止住了话头,然后直接将想法说了出来:“如若方便,本王想检阅部队,为前线将士打气。”

折彦质闻言大喜,道:“殿下此举,真乃雪中送炭!宣抚营中都是河东河北溃败下来的兵卒,意志消沉。殿下乃陛下手足兄弟,大宋亲王、皇家贵胄,又受官家所托出使金营,如果能够检阅大军,让三军将士知晓我朝皇亲国戚不畏强敌、亲赴前线,对提振我军士气实在是天大的帮助。”

秦桧听了却惊呼起来:“万万不可!”

赵榛回过头望了望他,诧异地问道:“为何不可,秦副使?”

这一刻,秦桧如同面临深渊一般,无比谨慎道:“殿下与我奉旨出使金营不假,但官家并未恩准殿下检校部队,我怕殿下这番举动会被人拿来做文章,弹劾殿下……僭越之罪、欺君之罪。某既为御史中丞,又是出行的副使,不能不提醒殿下。况且以殿下之身份,不得交游大臣。殿下还是远离这些俗务为宜,不授人话柄!”

赵榛心中知晓秦桧说的有理。

不过赵榛敢提出这一要求,哪能不知背后的利弊?不过他刚才在城墙上看到宋军的表现,宋军士气消沉、畏敌如虎,如果自己此时代表皇家检阅部队,未尝不能提振士气,虑及此,赵榛便钉截铁道:“秦中丞所言有理,不过不是本王心中认定的道理。”

当下赵榛向秦桧解释自己的心意:“我观三军意志萎靡、暮气沉沉,对大军备战极为不利,所以本王要决定要做些事情才对得起宗室之责。本王觉得检阅部队可以提振士气,折大人亦认可本王看法,如此一来,本王定要做此事。本王自觉乃出于公心,不怕被人指摘,我想皇兄若知晓本王的动机,亦不会责怪……”

本来的历史中,折彦质领军在此地,后来粘罕要渡黄河,他并未强渡黄河,而是事先在北岸架起几百个大鼓,天天一起敲击,响天彻地,仅是此举,便把南岸的宋军吓得溃不成军,不战而逃。金军未经战斗,不费吹灰之力渡过黄河,进而夺取贯通黄河的玉门渡口,又夺取了连贯东西的虎牢险关。

此时的宋军屡战屡败,早已是惊弓之鸟,毫无战斗意志。

赵榛知晓这段历史,所以他提出检阅部队提振士气,希图以这点微末力量起些作用。哪怕宋军待金军渡河时能略作抵抗,对他来说也值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