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伍部:粉饰太平 第17章 残渣余孽(1 / 2)汉朝四百余年首页

基于这一情形,刘秀在赤眉军攻入长安的同时,没有立即同赤眉军发生大规模的正面冲突,而是立即发布诏书,封刘玄为淮阳王,并声称:吏人敢有贼害者,罪同大逆。

这样,刘秀便将原来倾向于刘玄更始政权的地主豪强势力,争取到自己一边来了,也为赤眉军进入长安后制造了重重困难。

果然,长安周围的地主武装都对赤眉军的建世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,往往聚为营保,各坚守不下,甚至图谋劫出更始皇帝刘玄。

另一方面,刘秀还派邓禹率领二万精兵尾随赤眉军入河东郡,伺机入关。

刘秀在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,便集中主要力量用来在长安以东构筑防线。

刘秀派吴汉等人率军扫平了河北地区檀乡、五校、青犊、富平、获索等农民军;

同时,遣岑彭、景丹等人向洛阳以南的河南、荆州地区推进,更始政权任命的淮阳太守暴汜、宛王刘赐、邓王王常等纷纷投降,豫西地区的众多小股农民武装也先后被削平。

这样,在赤眉军据有长安的一段时间内,刘秀已完成占领从河北地区经洛阳向南到河南、荆州地区以及豫西地区一线的重大战略部署。

加上原来已派邓禹占领河东,不但堵住了赤眉军东归的道路,而且形成了对长安的大半个包围圈。

此时,赤眉军在长安城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占领首都的优势,稳定秩序,继续扩大战果,而是贪恋京师,论功行赏不休。

纪律也松弛下来,甚至发展到烧宫室市里,宗庙园陵皆发掘。

由于赤眉军百万之众固守几经战乱的长安孤城,仅四个月后,建世政权便陷入了军粮严重匮乏的地步。

为筹集粮草,赤眉军放弃长安,引兵向西,取道南山、鄠县,转向西北的安定、北地一带。

在那里,赤眉军虽然打败了更始将军严春,终因天寒地冻,加之遇到陇西豪强隗嚣的阻击,战斗力大为削弱,只好返回长安。

此时,三辅地区经过连年战乱,已是城郭皆空,白骨蔽野了。

建武二年,只剩下二十余万人的赤眉军只好离开长安,出华阴,准备向东方转移。

建武三年闰正月,赤眉军行至渑池崤底时,遭刘秀部将冯异伏击,大败而逃。

接着,赤眉军南下宜阳,陷入刘秀设下的包围圈中。

饥寒交迫的赤眉军卒突遇伏兵,又逢大雨,措手不及,被刘秀全歼。

三月,刘秀军占领长安。

赤眉建政权二年十二月,赤眉军离开长安东归,建武三年正月,刘秀与赤眉军交战于崤山地区,赤眉军被刘秀军击败。

当赤眉西进,离开长安后,长安城已成无重兵驻守的状态,这时刘秀集团的邓禹军乘机由上郡等地南下,轻而易举地占据了长安。

当邓禹军未进占长安之前,刘秀即命令邓禹要伺机进占长安,镇慰西京,维系百姓之心。

但邓禹自觉力量远非赤眉军的对手,故一直迟迟不敢向长安进犯,仍在上郡一带地区征集兵马,屯聚粮草,等待时机。

赤眉大军一从长安撤出西走,邓禹进占长安的计划,才得以实现。

邓禹军进占长安后,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失策行为。

他不在政治上改进治理长安的措施,没有在军事上加强保卫长安的部署,没有注意对长安及其附近地区更始政权旧部招抚收容,壮大自己的实力。

而是忙于晋谒汉高祖刘邦的神庙,收汉代十一帝神主,派兵送往洛阳,巡行陵园等封建礼仪琐事。

从而,使他失去了巩固长安的可贵时机,客观上为赤眉大军重返长安,减少了阻力。

当邓禹得知赤眉军东返的消息后,邓禹即派兵前去迎击,企图阻止赤眉军重返长安。

赤眉军于郁夷击败了邓禹军,邓禹慌忙退出长安,入据云阳,赤眉军遂又胜利地进占长安。

赤眉军由今甘肃、宁夏等地返回长安,势力已较前大减,及至杜陵一战,10万精兵被歼,又极大地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。

这时三辅地区正遇上大饥荒。

各地的豪强地主,聚众以为营垒,坚壁清野,以断绝长安的粮食供应,来困扰赤眉军。

赤眉军无计可施,只得第二次被迫做出撤离长安的决定,东归关东地区。

于是,赤眉军于建武二年,汉光武帝刘秀二年十二月,共20多万大军离开京师,向东进发。

刘秀集团在平定河北和河东、河西、河内等地区的同时,对赤眉军的发展动向就极为重视,把自己的战略重点转向对付赤眉起义军,时时注意寻找时战,消灭这支唯一可以与刘秀争夺天下的武装力量。

刘秀当初派邓禹执行进兵关中,伺机夺取长安的战略行动,由于邓禹军与赤眉军两次作战,两次大败,而没有实现。

故刘秀不得不于建武二年十一月召回邓禹,以将军冯异代替邓禹执行抢占关中,消灭赤眉的任务。

刘秀对冯异进占关中对抗赤眉军的基本策略和战略作了详细交待。

刘秀告诉冯异说:“三辅地区,遭受了王莽更始之乱,又受到赤眉延岑战乱的祸害,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的损失,无人给他们以任何保障,派你去征讨各种叛逆势力,对归附降顺者,把首领集中到长安去,对于他们的部众士卒,则遣送回乡,从事农业生产,并且要毁掉现有营垒,以免他们又聚众割据。“

同时还告诉冯异,征伐各种势力,不在于略地屠城,主要在于平定他们的势力,妥善地安抚他们。

刘秀判明了赤眉军东归的情况后,为更顺利地镇压赤眉军,即对邓禹说:“不要与穷寇争锋拼命,赤眉已日渐处于绝境,他们没有粮食,肯定要向东方来,我以饱待饥,以逸待劳,很容易消灭他们,你千万不要轻率与其交战。“

刘秀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赤眉军,在其进占洛阳后,针对赤眉军东进,采取了以下部署:破奸将军侯进率军进驻新安地区;

建威将军耿弁率军进驻宜阳地区;大司马吴汉统率的大军集结于洛阳附近地区。

这样,刘秀集团对赤眉军的东归,便形成了一个南北待击,中间控制强大机动兵团的极为有利的战略态势。

刘秀集团参加崤底战役的总兵力,无确切根据可查。

但依据其各部分的实力推算,大致可以得出上述概略数字:邓禹所部,初入关中为2万人,后来虽有较大发展,但几次战败,损失了一些部队,渡过黄河后大概最多也只能拥有三五万人;

冯异指挥的魏郡、河内、河南等郡兵马,估计也在4万人左右;

东路军及其洛阳地区的机动力量,大致约在25万左右。

赤眉起义军的御史大夫樊崇,丞相徐宣等认为,刘秀集团正忙于建都洛阳,派兵向周围扩张势力,在中原地区脚跟尚未站稳。

所以,赤眉回军关东遇到的敌对力量很可能不会太大。

故作出了以下东归作战策划:放弃攻击渭北的邓禹军;

不再攻击延岑的部队。

准备打击冯异的西路军;出函谷关后,仍按入关的路线东进,然后往东南方向发展。

刘秀集团根据赤眉军原先的入关进军路线分析,认为赤眉东归也有可能仍经过颍洛之间。

于是预先在洛阳、宜阳、新安等地布设了重兵,准备在颍洛地区将赤眉军这股威胁刘秀称帝最强劲的敌人彻底歼灭。

刘秀集团策划:如果赤眉军走西路,即经过灵宝、新安、洛阳之线,则宜阳的建威大将军耿弁率军驰往新安,与新安驻防军破奸将军侯进部共同攻击赤眉军;

如果赤眉军走南路,即经过弘农郡、走宜阳,则侯进率新安驻军驰往宜阳,与宜阳的耿弁军共同击灭赤眉军;

位于洛阳的重兵集团由吴汉、朱祜、杜茂、贾复、坚镡、王霸等统率的六军,和由骑都尉刘隆、马武、阴识等率领的边境突骑部队,准备向两个方向机动支援。

赤眉起义军于湖城作战胜利后,没有注意招降和收编冯异、邓禹的部队,给了敌人重新收拢集结的机会。

同时也没有注意休整自己的部队,备足下次作战的粮食。

作战60多天后,拉着饥饿疲惫的队伍,急急向东方开进,只想早日返回东方,忽略了对前方可能出现的敌人数量及自己的战略策略的研究。

这就使赤眉起义军,在缺乏政治上、思想上、军事上任何准备的情况下,仓促进入了预想不到的崤底交战。

汉光武建武三年、赤眉军刘盆子建世三年闰正月,冯异已完成崤底战役的一切准备工作,他命令一部分部队穿上赤眉军的服装,预先埋伏于有利地势,然后派出部队去如期向赤眉军挑战。

赤眉军樊崇等于拂晓派出1万余精兵,首先与冯异的先头部队交战,双方展开激烈战斗。

冯异军佯装抵挡不住,这时冯异却只派出很少量的部队前来支援,造成了赤眉军误认为冯异兵少势弱的错觉。

于是,起义军即出动主力部队,全力向冯异军猛攻。

冯异军见赤眉军主力投入作战,也随即将自己的主力展开,迎击赤眉大军。

双方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伤亡,战斗持续到午后,赤眉军的攻势逐渐减弱,冯异看到时机成熟,遂命令埋伏部队出击。

这些伏兵由于穿着与赤眉军相同的服装,而且又来势汹涌,使赤眉军分不清敌我,阵势立即大乱,纷纷向崤底撤退。

冯异随即挥军向崤底进击,逐渐压缩包围圈,将赤眉军男女8万余人于崤底击破俘获,这是赤眉军自杜陵战役以后,第2次最大的失利,遂使崤底战役成为赤眉军彻底失败的前奏。

赤眉起义军遭此严重失败,还剩10余万兵力,在樊崇等统率下,急忙向东南方疾走。

汉光武帝刘秀得知冯异大败赤眉军,十分欣喜,并立即调动重兵堵截围歼赤眉军剩余部队。

当刘秀得知赤眉军向东南疾走宜阳的情况后,立即亲率汉军主力大军,也向宜阳疾进。

到达宜阳后,确定了以下的作战部署:前军由大司马吴汉统率,全部为刘秀集团的精锐之师;

左军是刘秀集团的骁骑部队,由骑都尉刘隆、马武、阴识指挥;右军由大将军朱佑,扬化将军坚镡,偏将军王霸等统率;

中军这是由刘秀直接控制的机动部队,包括建威大将军耿弇、骠骑大将军杜茂、执金吾左将军贾复等部。

刘秀集团将兵力部署妥当之后,即严阵以待,等候赤眉军的到达。

赤眉起义军在崤底失败后,正向宜阳疾走,突然在前进的路上与刘秀的大军相遇。

这时粮尽力竭的起义军,自感没有可能突破刘秀以重兵布成的阵势,如勉强进行战斗,肯定会遭到无谓的伤亡,于是决定向刘秀投降,遂导致了赤眉农民起义军最后的惨败。

当时樊崇等派出式侯刘恭为代表,前去刘秀营内谈判投降事宜。

刘恭见了刘秀说:“刘盆子带领百万之众向陛下投降,陛下如何对待他们?“

刘秀回答说:“可以免除他们的死罪。“

于是樊崇与刘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30多大臣将军便开始投降,将汉代的传国玺绶、更始的七尺宝剑等交给了刘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