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晚,庞涓借着夜色的掩护,开始渡河东归,石正峰得到消息,率领秦军袭击渡口,秦魏两军在渡口展开激战。
吴还蒙在鼓里,只听渡口方向喊杀声响成一片,不时闪起耀眼的火光。吴不明所以,以为秦军要夺占渡口,便下令打开城门,率军救援渡口。
吴率军拼了性命,击退了秦军,抬头一看,立刻傻眼了,庞涓带着魏军过河了,连一只船都没给吴留下。
吴意识到自己被庞涓算计了,心里琢磨着,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。
吴为人狂傲,在魏国朝堂上树敌很多,如今自己丢了河西,成了魏国的大罪人,那些政敌肯定要落井下石,自己再回大梁肯定是凶多吉少。
思虑再三,吴舍弃了军队,一个人化装成平民,逃跑了,往南跑,投奔楚国去了。
吴逃跑了,那些困在河西的魏军没了主心骨,纷纷打开城门投降。
在这场战役中,魏国丢了河西之地,全国上下都笼罩在一股郁闷的氛围中,只有一个人是个例外,非常高兴,这个人就是庞涓。
庞涓率领五千魏武卒,有条不紊地撤回了魏国,受到了群臣的一致称赞。群臣之所以称赞庞涓,一半是因为庞涓确实有些本事,一半是因为他们都收了庞涓的礼金。
吴畏罪潜逃,魏亮之便下旨,剥夺吴的一切头衔,任命庞涓为大司马,把魏武卒交给了庞涓统领。
当初,吴训练了两万人的魏武卒,现在只剩下五千人了,庞涓从魏军士兵当中挑选骁勇善战的,让他们补足魏武卒的人数。魏武卒又恢复到了两万人的编制,虽然实力不如以前,但是,在庞涓的训导下,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。
庞涓率领魏武卒对齐国、楚国、韩国、赵国打了几场规模不算太大的小仗,都取得了胜利。于是,魏国君臣都忘记了吴,把庞涓看作是魏国的战神,一直被吴打压的庞涓终于昂起头来,一飞冲天。
石正峰收复河西之地后,并没有从河西退军,魏军不甘心丢失河西,不停地渡河,进行小规模地骚扰。石正峰也派出秦军士兵化装成平民,到东岸的魏国搞破坏,烧毁魏国的粮仓,暗杀魏国的官员。
秦国与魏国杀来杀去,谁也不肯率先罢手,双方都在边境一带驻扎了大量的军队。
有一天,石正峰突然收到了一封信,信的署名是“魏大司马庞涓”。石正峰打开书信一看,庞涓邀请石正峰渡河议和,魏国想和秦国签订和平条约。
这时,西北的羌族部落侵扰秦国,石正峰想尽快把河西之地的秦军调到西北去,庞涓的和谈要求,正合石正峰心意。
部将们劝说石正峰,不能渡河去魏国,这和谈是假的,是庞涓设下的陷阱。石正峰派人调查一番,得知庞涓要攻击韩国,他要与秦国和谈,应该是出自真心。
石正峰说道:“如果庞涓是真的要和谈,我不去,那就错失了这个和平的大好机会。”
鲍尽忠说道:“如果庞涓是假的要和谈,正峰你去了魏国,岂不是自投罗网?”
石正峰说道:“庞涓好歹也是一代名将,他要是利用和谈算计我,传出去,他的名声也就毁了。”
夏侯洪逸说道:“庞涓和吴是一路人,他们会在乎什么名声吗?”
石正峰说道:“我觉得庞涓不至于那么卑鄙,现在咱们急需抽调兵力去西北,无论如何,我要去魏国见一见庞涓。”
大牛在旁边说道:“庞涓要是真心实意和谈,叫他渡河来我们秦国也是一样的嘛。”
石正峰说道:“既然是和谈,有一方必须要表示出足够的诚意。和谈的提议是庞涓提出来的,再让庞涓到我们秦国来,显得我们不厚道。”
石正峰执意要去魏国与庞涓和谈,临行前,石正峰接到了从咸阳传来的一封家书。这家书是七彩写给石正峰的,七彩告诉石正峰,海伦已经跟着管家走了,回泰西,海伦泣不成声,舍不得离开石正峰、离开七彩、媚娘这些好朋友。
海伦的父亲特里斯坦老爷派了大管家来接海伦,大管家见识到了华夏的繁华神奇之后,很是惊讶,想要把华夏的丝绸、茶叶、瓷器运到泰西去贩卖,泰西和华夏之间形成了一条商路,石正峰给这条商路取了一个名字,叫“丝绸之路”。
因为丝绸之路的兴旺,秦国的经济迅速腾飞,由野蛮贫穷的国家,一跃成为了文明富庶的国家。
当商人们跋涉在丝绸之路上的时候,石正峰乘坐小船,渡过黄河,去东岸与庞涓和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