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胤禩突然从账房后面这出,这很炸裂,胤禩说“汝应下跪”,这很炸裂,胤祯“寂然无声而跪”,这很炸裂,之后这件事情成了胤禩的罪状之后,更是让这件事情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!(狗头}
{升华到了一个不属于它的高度(雾}
{雍正帝:老八,你是谁的弟弟啊!14,谁又是你的哥哥啊!你们在我面前搞这一套干嘛!?啊?干嘛!}
{好的好的,真的了,您又破防了(狗头}
{雍正:胤禩是阿其那!}
{xs之前康熙说胤禩是吴三桂,雍正后来说胤禩是阿其那,不愧是父子啊!)战术后仰jpg}
{不愧是父子啊,指都可着胤禩一个人坑是吧(什}
【雍正帝胤禛即位后,为避名讳,除自己外,其他皇兄弟都避讳“胤”字而改为“允”,比如胤礼被改为“允礼”、“胤禟”改为“允禟”。】
{避名讳的操作来了。}
{其实看到古代避名讳什么的,总是有一些些的奇怪...(小声bb,仅个人看法,不喜勿喷。}
{其实避名讳这个操作在古代看来也很正常,并且也不是什么少见的操作了,随便都能挑出几个例子来,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觉得奇怪甚至不舒服也正常,毕竟为了避名讳连名字都要改。}
{其实避名讳这事这样还是得看皇帝,毕竟在那时候皇帝是说一无二的,尤其是到了极端的大清,那更是...就拿清朝避名讳来说,康熙玄烨的玄缺末笔,雍正胤禛的胤缺末笔,乾隆弘历的弘缺末笔,其实这种缺最后一笔的法子在历史上还挺常见的,毕竟缺一笔确实是一种简单而又礼貌的避讳方式了。除了缺最后一笔之外,雍正还让兄弟们把名字中的胤都改成允,只有13弟胤祥最后从允祥又回到了胤祥。弘历则是没让改名讳,弘历成为乾隆皇帝之后,弘时还是弘时,弘昼还是弘昼这种,后来永琰上位,弘历不是让众人避永琰的名讳,不是让其他人改名字,反而是反其道而行,让永琰改了名字,改为颙琰。}
{不让别人改名字,反而是让皇帝改名字,hhh,真不愧是您啊,乾小四!}
{不愧是章总。}
{乾隆:怎么了?他是皇帝的前提是他的朕的儿子,朕想让儿子改个名字都不行啦?(雾}
{xs,其实避名讳这件事情也真不是乾隆故意针对他儿子永琰的,谁叫永琰的永是个常用字了,这样避讳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,所以乾隆就干脆让皇帝的名字复杂一些,这样避讳起来也就不用这么复杂了。}
{没办法啊,谁叫他们这一辈都是永字辈呢2333}
{这也倒确实是个办法hhh}
{乾小四:真不愧是朕!就是机智!}
{乾隆爷您这是又开始了是吧?(狗头}
{据说还有一种说法,“颙颙卬卬,如圭如璋,令闻令望”。}
{这不是《诗经.大雅》中的句子呀。}
{对呀,正是《诗经.大雅》中的句子,何尝又不是与他的母亲令妃所对应呢。}
{对哦,如圭如璋,令闻令望的令妃,这样看起来,乾小四还挺有文化的啊!(狗头}
{众所周知,你可以质疑弘历他写诗的水平(自信点,大胆质疑)但不可以怀疑他没有文化(滑稽}
{哦,懂了!写诗和文化没有关系(bushi}
{某种程度上来讲,这么说好像、倒是、可能、确实也没毛病...(雾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