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越的丈夫吴晓这段时间很烦恼。
从前都是吴晓对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事从不过问,当个甩手掌柜,卓越既要忙工作,又要带孩子,而现在卓越在医院里日日夜夜抢救病人,所有的家务都落到了吴晓头上。
卓越不在家,家里几乎一团糟,处处鸡飞狗跳,吴晓觉得忧心极了,他这才明白,地板并不是自己就能变得干净,一餐饭也许就要忙活一上午,带孩子比上班还累,他开始怀疑妻子卓越是个超人。
人到中年,时间被慢慢掰碎了,一块给父母,一块给孩子,属于个人的时间越来越少,生活必须安排得严丝合缝,才能够维持正常运转。
现在好了,计划开了个小口子后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再加上一个充满奇思异想不确定性的小孩在眼前晃,一切都被打乱。
延期开学似乎成了压倒老父亲老母亲们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可现实就是这么不容商量。
吴晓原以为,那只是短暂的别离,一切可以从容应对。
因为传染病,学校延期开学。无人帮忙带娃的吴晓,瞬间经历了一次情绪的崩溃。
意外从不商量,接踵而至。妻子卓越在大年初一便取消假期,开始加班,短期内是回不来了。
照顾7岁的女儿的任务,落在需要天天加班的吴晓一个人身上。
吴晓年近40岁,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基层。大年初二不仅白天没休息,晚上在家值夜班一口气工作到初三早上7点。
7点半躺下,10点,女儿把他摇醒了,说,爸爸,我本来不想叫你的,但我实在饿得不行了。
睁开眼,工作便铺天盖地涌过来。但当务之急是先把女儿喂饱。上午,他让她喝了碗小米粥。中午,他做了萝卜炖牦牛肉。汤没喝完,晚上就用菜汤下面条。
冰箱是满的。妻子出发前特意叮嘱过,要每天给女儿煎枚鸡蛋。可他既没时间弄,也弄不好。他平常几乎不做饭。
那天,他想起因冰箱过载而被发配到窗台的两只猪蹄,拎起来一看,臭了。一起臭掉的,还有两盒包装严谨的法国鳕鱼,标明了需要零下18度冷藏,他根本无暇看这些,随手丢在了阳台上,心想这温度,总在零度以下吧。
他只好炒了盘四季豆,被女儿吐槽:“你炒的四季豆只有四季豆的味。”
他努力维持老父亲的尊严,说:“四季豆可不就是四季豆的味儿?”这顿饭之后,他开始接受叫外卖了,都是妻子给叫的,为了确定孩子饮食平衡。
1月29日,正月初五,人们待在家里。就连往日热闹非凡的楚河汉街,也安静了下来。
吴晓在电话那头咳得厉害。跟传染病无关,他咳了快两年了,最早找的是业内叫得上名的一位专家看的,没什么效果,但也无大碍。
可特殊时期,咳嗽声隔着手机也令人提心吊胆。12月下旬,他特地去一家口碑还不错的医院做过彻底检查。胸部CT、过敏试验、哮喘测试……一个个测下来。
医生说,你没问题,那咳嗽大概是咽炎加胃炎加那些杂七杂八的炎症引发的。
苦恼并不罕见。微博上,一位江苏妈妈延迟两天上班,但她的孩子延迟一周开学。她上班了,孩子不能放羊,家里老人来帮助带娃,她担心坐火车时感染,把普通座换成了一等座,仍然提心吊胆,人到中年真的难。
另一位岳阳的妈妈在微博上呼唤延迟上班,不然她就得在大年初七带着两个孩子从岳阳坐高铁去广州。孩子的幼儿园倒是延期开学了,但她得正常上班,“孩子咋办啊”。
人人都在熬日子。时间一长,从前严格约束孩子的家长都“佛系”了。
吴晓的邻居方静就改变了对孩子的要求。第一,让孩子敞开了睡,反正“起来也没什么事做”。第二,电视机敞开了看。
她有两个孩子。大女儿9岁,小儿子3岁。过去,他们一家在北京生活,她是一家著名互联网企业的开发测试工程师。2017年年末,女儿上小学,她辞了职,成了全职妈妈,举家搬回丈夫的家乡——江城。
前两天,学校的通知还没下来,她想,开学时间最好多延长些。“如果3月份开学,我都会很担心,每天孩子上学,我可能都会提心吊胆。”
她要操心孩子,还要操心远在新疆的父母。2020年1月初,父母来武汉看她,13号回老家,刚回去没两天就被拉去隔离了。
相隔甚远,触不到摸不着,她每天都很焦虑,担心老人免疫力不好,被交叉感染。她打了好多电话回去,像提醒孩子那样反复提醒他们,要注意,不要不当回事。
但父母更担心她,毕竟,她在江城生活,离传染病更近。前几天,她听说女儿班上一位同学的爷爷因为传染病去世了。
她震惊、压抑。这种感觉跟她在手机上刷到的死亡数据不一样。她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数据,上涨的数字让她心里拔凉拔凉的。这次,死亡降临在她认识的人身上——那是她孩子同学的爷爷,就住在她家附近。
她后来也安慰自己,那位老人原本心血管就不好,所以才没能撑过去。但她还是不让孩子出门了,买菜的任务交给丈夫。
他出门必须戴口罩,回来要用酒精把身上的衣服、购买的东西都喷洒一遍才能进屋。
延期开学确定后,家长们的矛盾焦点迅速转移到如何让圈在家里的“熊孩子”尽快“放电”。
小孩能量充足。“就跟那个手机电池一样,我们像老手机快不行了,充半天才有一点电。她稍微充点电马上就活力爆满了。”老张的经验是,“你必须不停地消耗她,不停地消耗她”。
他在家办公,领导等着他汇报,手下等着他布置任务,他顾不上女儿,只好催她去写作业。
幸亏平时兴趣班报得多,这会儿不愁没作业写。女儿写得慢,不专心,写着写着玩起来了,他就吼她两句。她又写,写一会儿又走神了,他就再吼她两句。
大人孩子都关在家里,亲子矛盾不断激化。吴晓的另一个邻居大刘的女儿3岁半,她每天在幼儿园的家长群里填孩子的健康状况时都叹气,不知还要填多久,幼儿园才能开学解放自己。
孩子不能出去玩,无法有效“放电”,不好好吃饭,也不肯睡觉。最长的一次哄睡两个小时,讲了10几个故事,孩子眼睛还是冒着精光,满床打滚,提出各种要求,“折腾的我哟,抓心挠肝的,恨不得殴打老公一顿出出气。”
出不去,也没有玩伴,女儿觉得委屈,就会提各种无理要求,大人开始还好言相劝,回合多了,孩子在地上哭着跳脚,大人忍不住开始吼,一片鸡飞狗跳。
每次闹完,大刘都觉得很惭愧,反思自己不是好妈妈。没过一会儿,听到楼上也传来孩子的哭声和大人的吼声,她的心态立刻就平和了。
吴晓的同事李怡则和丈夫教会6岁的儿子玩他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——套环、蒙眼睛摸瞎子。实在无计可施了,夫妻俩教孩子玩斗地主。一天3把,时长40分钟,女儿如今已经会理牌了。
当然,学习也不能落下。李怡给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。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读书、画画、做手工、做家务。全套流程走下来,大概3小时,学一会儿歇一会儿。
孩子抗议:“妈妈,你给我布置的作业太多了,我每天学习的时间太长了。我要跟你谈一谈。”
李怡问他:“那你知不知道一天有多长时间?”
“不知道。”
“一天有24小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