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842章 西出阳关有故人(1 / 2)1255再铸鼎首页

华夏三年,6月2日,玉门郡,疏勒站。

玉门关始设于汉代,控扼住了通向西域天山的通路。汉代之后,随着自然环境与政局的变化,玉门关的位置曾经多次改变。最近一次改变是五代末期,玉门关大幅东移至黑山一带,已不在现在的玉门郡,反而距离酒泉只有不到百里,倒是和后世嘉峪关的位置临近。但是再之后,这最后一座玉门关也被弃置,逐渐消弭在自然风化进程中,不复为险关。

插播一个app: 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APP--咪咪阅读 mimiread。

今日的玉门郡,只取玉门关之义,却不复关隘险城之存。毕竟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更要靠兵革之利。真正防御这走廊西端、令四邻夷狄闻风丧胆的,是驻扎在当地的华夏军和他们手中的犀利火器。

过去,元国曾在西域和中原之间设置了完备的驿路,肃州(酒泉)与瓜州(玉门)之间就有黑山、赤斤、青湖、疏勒等一连串的驿站。之前这些驿站都被禾忽的部下所摧毁,但屋舍可以摧毁,自然环境可没法摧毁(或者说来不及摧毁)。驿站本来就是选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设置,只要有水可以饮用,有草可以喂养牲畜,来往行旅就能在此补给,驿站也就容易重建了。夏国夺取安西省后,虽然一时没法把铁路铺过来,却也尽可能恢复了这些驿站,往来商旅也受益于此复兴起来。

现在,一众来自东方的移民和军人,就停留在两郡交界处的疏勒站旧址暂歇。

玉门郡境内有河曰“北川”,发源自南边的祁连山,先向北流,再折转向西,通向郡内的瓜县、敦煌两县。疏勒站就设置在这北川的河弯处,现在虽然常住人口不多,但河水潺潺,青草萋萋,煞是个好地方。

疏勒站旧址中尚有一道土墙残余,江南移民们就在土墙中暂歇。土墙东邻处,一长串平安型越野马车连成了一个巨大的车阵,车都满载着货物,一群士兵拿着扳手锤子正敲敲打打检修马车,而几百匹马则在河边聚散有度地饮着水吃着草。马群之中,还有一些士兵带着一些移民,游走着检查马匹的状况。

“喏,你看,像这样,摸不出骨头,就说明膘还行,暂时不需要补粮。”一匹正在嚼着草的母马旁边,那钦下士一边摸着马腹,一边对旁边的沈元正和其它两名移民讲解道。

他这么摸着,母马也不骄不躁继续吃着草,看去性格很温顺。

那钦现在所属的是一个典型的后勤营,营中人数不多,但足足配备了144辆大车,定期往返于北庭郡(乌鲁木齐)与张掖郡之间,运输物资。之前他们执行日常运输任务,行进到酒泉郡的时候遇到这批顺路而行的江南移民,然后就接到命令,带着他们一起路了。

这一路,移民们行路时搭乘后勤营的大车,停车时用年初才学到的技能帮他们照料马匹,他们也向移民们传授一些技巧,配合得倒是不错。

北庭-张掖间几乎没有道路可言,车辆全部在野地行走,若不是平安马车配备了板簧减震,又是钢架车体足够坚固,还真走不了这样的路。但饶是如此,每辆车也需要四匹马才能顺利拖动,除了拉车的,还有备用马和护卫骑兵用马,整个营几乎配了七百匹。

这么多马,要是靠吃粮行路的话,那恐怕就得把车全装满粮食才行,也运不了什么货了。因此,整个营必须走走停停,让马沿途吃草补给才行。只是靠野草补充能量相当缓慢,往往要在一个站点呆两三天,等马儿吃饱喝足了,才出发赶赴下一个站点。

这个过程中,对马匹身体状况的把控非常重要,须得要长年与马打交道的资深马夫才能应对,而这样的人可不好找,因此军方就从恭顺部落中招收了不少牧民,编入后勤营中。这个那钦,就是先参了军,然后被分配过来的。

沈元正等人听了他的讲解,前后把手放去感受感受。然后,那钦又找了一匹偏瘦的马摸给他们看,他们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。

“原来如此,可真是谢谢这位军爷了。”沈元正致谢道。

车队在疏勒站宿了一夜,第二日没有停留,继续出发。

从疏勒到瓜县可以沿北川西行,沿途一路都有水源野草,也就不需要吃饱再路,只要趁休息的时候放马去吃草就行了,比之前穿越大漠的时候方便了许多。

后勤营加移民车队,近二百辆车,在河边原野四路展开,前后拉了有一里地出去,浩浩荡荡,卷起了滚滚沙尘。

6月6日,他们抵达了一个阶段性目的地,瓜县。

瓜县原称瓜州,是东西商路必经之地,在大漠之中堪称繁华了,但两年前也毁于禾忽的坚壁清野,几成一片白地。

不过稍好一些的是,当时元军急着撤离,西边的沙州(敦煌县)由于不在通向北庭的道路,且当地佛风浓厚,信佛的蒙古人不敢侵扰,所以就逃过了一场兵灾。事后,就渐渐有一些敦煌居民迁移到瓜县,垦种被废弃的耕地,恢复了一点人气。由于有这个基础在,再加当地水草丰茂、位置关键,所以西北师今年在玉门郡一举派驻了三个马兵营。

所谓马兵营,其实就是骑马步兵营。西北面积广大又盛产马匹,骑马总比步行方便许多,但是部署真正的骑兵的话,战马要喂大量粮食和豆饼,又会挤占宝贵的后勤资源。所以面干脆就不派骑兵了,只派马兵,配属的马匹平时饲料标准较低,关键时刻才喂豆粮养膘。反正作战时都要下马打枪,马体力差点也就差点吧,四条腿总比两条腿强。